CC集团



农业新闻
微生物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
发布时间:2014-09-20 10:12:44  点击次数:
\

不可否认,化学肥料的应用对于粮食单产的提高、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,解决了人口不断增长的吃饭问题。


但是,长期过量不合理的化肥使用,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“越喂越瘦” ,失去了应有的活力,同时为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。如今 ,过度依赖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传统农业已难以为继。

日前,在河北保定召开的“中国首届生物菌肥创新应用高峰论坛”上,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,微生物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,微生物肥料将成为引领未来肥料产业发展的新方向,支撑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“中国用占世界7%的耕地,养活了世界22%的人口。”这个奇迹的背后,是在有限的耕地上“精耕细作” 。由于人多地少,我们的耕地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进行休耕与轮作 ,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。

为了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 ,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,中国农业进入化学农业时代。目前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使用国,氮肥用量占到全球总用量的30% ,且肥料的利用率十分低下,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5% ;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两倍,利用率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。

李俊说,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,破坏了土壤的活力 ,导致耕地生产力下降,我国化肥报酬急剧递减 :1975年,每公斤化肥能生产25公斤谷物,到2005年,每公斤化肥只能生产10公斤谷物,30年递减了50%-60%。

分析其原因,李俊表示,过量不合理的化肥(尤其是氮肥)使用 ,导致土壤酸化、板结 、有机质含量下降、功能微生物区系结构失衡;加上农药与除草剂残留 、重金属与抗生素污染等 ,导致土壤不堪重负。长期大量化学投入品的使用,使土壤处于“亚健康”状态,失去了活力;土壤不健康,也造成了农产品品质下降 。
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,耕地逐年减少 ,水资源严重短缺 ,耕地生产力下降,生态环境恶化 ,如何保障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,将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。另外,如今“舌尖上”的安全已成大众关注的热点。李俊认为,要保障人的健康  ,源头就是要保障土壤的健康 。微生物制剂以及微生物肥料,能消除土壤的有毒、有害物质,分解如秸秆等有机物料 ,对提升土壤活力,保障土壤健康与农产品质量提升 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。

实践证明 ,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、改善品质 、增强作物抗逆性 、提高化肥利用率、改善土壤活性等功能,现在已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,美国科学家甚至提出 “用微生物养活世界”。

近年来,我国高度重视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 ,国务院发布的 《生物产业发展规划》,把生物技术定位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,生物肥料被列入科技部发布的 《“十二五”生物技术发展规划》重大生物产品之一 。针对我国化肥使用超量 、低效、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突出问题,以减少化肥施用量、改善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,开展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产业化。到目前 ,国家跟进的支持生物肥料产业化发展的项目接近10亿元人民币。
\
据了解,目前 ,我国微生物肥料主要有三类,分别是农业微生物菌剂、生物有机肥 、复合微生物肥料 。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总数目前在950个以上 ,年产量1000万吨,年产值150亿元。截至2014年6月,农业部登记注册的产品有2015个。近年来,我国微生物肥料每年应用面积超亿亩 ,大多数在蔬菜、果树、中药材、甘蔗等经济作物上使用。

与国外相比 ,新的功能菌种的研发、科学合理的工艺、产品质量的提高、生产成本的降低、应用效果的稳定等问题 ,仍是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面临急需解决的课题 。

李俊认为,未来 ,有机物料腐熟菌剂、土壤修复菌剂、根瘤菌剂和溶磷菌剂,果树、蔬菜等经济作物专用的功能菌剂、生物有机肥、抗旱菌剂等产品 ,将成为研发推广的热点。
新闻资讯
NEWS INFORMATION
农技服务


XML地图